一、皋陶首次提出“廉”:
宽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乱而敬,扰而毅,直而温,简而廉,刚而塞,强而义。——《尚书·虞书·皋陶谟第四》
【释义】宽宏大量又严肃谨慎,办事方式柔和而又立场坚定,与人为善、从人心愿而又严肃负责,处事公平而持重,耐心随顺而及其果敢,严以律己而宽以待人,平易近人而坚持原则,做事主动坚决而有节制,能力强而又能协调好关系。
二、晏子首次提出“廉政”:
景公问晏子曰:“廉政而长久,其行何也?”
晏子对曰:“其行水也。美哉水乎清清,其浊无不雩(yú)途,其清无不洒除,是以长久也。”——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下》
【释义】景公晏子:“廉洁正直的人能长久,他们的品行是怎样的?”
晏子回答说:“他们的品性就像水一样。清清的流水美好啊,它浑浊时人们无不用它来涂抹泥墙,它清澈时人们无不用它来洒扫除尘,因此能长久。”
晏子还提出“廉者,政之本也;让者,德之主也”
三、屈原首次提出“廉洁”,至此廉洁与清白的意义便固定下来。
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而未沫。——屈原《楚辞·招魂》。
沫(meì):通“昧”,微暗。引伸为消减。
【释义】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,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。
治吏:
三载考绩,三考,黜陟幽明,庶绩咸熙。——《尚书·虞书·舜典》
意义: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,考察三次后,罢免昏庸的官员,提拔贤明的官员,于是,天下百姓兴盛。
勤政:
子路问政。子曰:“先之劳之。”请益。曰:“无倦。”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
意义: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,孔子说:“以身作则,吃苦耐劳。”子路请求再多讲一点。孔子说:“不要倦怠。”
节用:
君子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。——《周易·否》
“否”卦告示人们,君子以节俭为德行来避免危难,不可追慕荣华而谋取禄位。
教化:
故礼之教化为微,其止邪于未形。——《礼记·经解》
意义:礼的教化作用是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的,它禁止邪恶是在邪恶处于萌芽时状态就开始了,它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弃恶扬善。